查看原文
其他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丨苍茫大漠,谁主沉浮?

Media Center HND DESIGN
2024-08-31


关城

亦称关隘

大多是长城上的军事防御堡垒

防御效果极致者

被称为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四川省剑门关


若重要的关城失守

可能意味着军事上的溃败

唐安史之乱初期

潼关失守

致使首都长安失守

便是实例



现潼关博物馆,仿旧关楼


嘉峪关

始建于公元1372年(明洪武五年)

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完工

共耗时168年


它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城

也是长城上规模最大的关城



它雄踞西北

犹如一方主宰


为明朝

挡住国境西侧的骚扰

捍卫东部和平发展

为清朝

控制西北大地的税收

保障东西贸易交流





河西走廊

因位于黄河以西

形似走廊

而称河西走廊 



其南依祁连山脉

海拔多在4千米以上

山顶积雪终年不化

形成天然屏障

也孕育了大量绿洲和耕地



祁连山脉


北部是

海拔在2千米以上的北山山脉

连着巴丹吉林沙漠

浩瀚千里


河西走廊

是丝绸古道的交通要道

也是西域通向中原的必经之路

一旦沦陷

外族势力便可自由出入中原

故是兵家必争之地 



明朝以前

河西边防以位于敦煌的

玉门关阳关为主

二关始建于汉武帝时期

版图上也更靠西侧



阳关遗址


 为什么明朝弃之不用

而要耗费168年

投入大量人力、财力

重新修建嘉峪关?

 

一方面

宋元开始

陆上丝绸之路已衰落

海上丝绸之路

为东西贸易交流

提供了更优选

 

玉门关、阳关

也因而被长期弃用

到明朝

玉门关已是破败一片 



玉门关遗址


另一方面

明王朝建立之初

退居漠北的蒙古势力

依然是明朝最大的威胁

对于盘踞在西北的

其他少数民族势力

明朝采取以守为攻的战略

 

易守难攻的地形环境

使它成为明代「中外钜防」的

决定性因素



大雪中的嘉峪关


宋元以前

此处有关无城

只负责稽查来往行人

 

1372年

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

率兵进军河西

他沿途巡视

 

认为此处地形险要

最宜建关

于是上奏朝廷

弃敦煌不守

而筑嘉峪关城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部

祁连山与黑山在此南北对峙

中间是约15公里宽的峡谷地带

 

从祁连山发源的讨赖河

(也称「北大河」)

向黑山方向劈出一条深谷

将峡谷的防御空间进一步压缩



嘉峪关就坐落在

这片峡谷的咽喉位置

它不仅拥有庞大的身躯

还伸出双臂般的城墙


城墙向南延伸7.5公里

连接讨赖河河谷

在近56米高的悬崖之上

矗立着一座约10米高墩台

「长城第一墩」



讨赖河


向北8公里

城墙沿山脊爬行

直至黑山之巅

形成「悬壁长城」之奇观



悬壁长城


 嘉峪关与两侧长城

横亘戈壁

切断所有东西通行的道路

将敌人收拢于峡谷内

拦于关城外

 

自此

嘉峪关成为

明长城防御第一雄关

主宰着东西交流

是「番人入贡之要路

河西保障之咽喉」


请横屏欣赏夕阳下的嘉峪关


至今

嘉峪关雄风依旧

依然是东西交通之要道


每天近万人次通过

兰新铁路

312国道、连霍高速

东西往来、皆是中国



兰新线




嘉峪关作为中国最大的关城

其面积约为3.35万平方米

约等于4.6个世界杯足球场的面积



布局坐东面西

西侧为迎敌面

共由内城东西瓮城

罗城以及三座楼阁建筑组成



嘉峪关模型动画



内城是关城的心脏

内设游击将军府演武场



嘉峪关平面图

(内城左侧为游击将军府,右侧为演武场)


游击将军府

是关城的军事指挥中心



游击将军府


演武场

又称校场

是「沙场秋点兵」的场所



演武场


 为了在西侧

布置更长的火力线

内城平面略呈梯形

西长东短

内城外缘周长共 640 米

面积约 2.5 万平方米



内城平面示意


内城城墙分两次筑成

洪武五年(1372年)初筑土城时

黄土夯筑的部分

高约 6 米

嘉靖十八年(1539)

加高约 3 米

土坯砖夹砂石黄土


再加上垛口高1.7米

内城城墙总高度

约为现代住宅建筑3层楼高

 


内城城墙高度示意


南北墙上各设一敌楼

形制一层三间

面积约38平方米

是古时屯放兵器的地方

 

内城四角设有角楼

也叫戍楼

形如碉堡

是守城士兵执勤放哨之地



敌楼和角楼


内城东西各开一门

两门形制略同

门洞深约21米

宽约4米

 

城门上设城楼

东为光化楼

西为柔远楼

二楼形制相似



城楼



为增强内城城门的防御

门外各建一瓮城

城墙为黄土夯筑

与内城城墙同高

相互衔接



瓮城


为防止攻城槌等武器的强攻

瓮城城门通常与所保护的城门

不在同一直线上



攻城槌


故而

嘉峪关瓮城城门均向南开



又因关西面敌

防务最重

故弘治14年(1501年)

在关城西侧20米处

又加筑城墙一道

构成凸字形的重关

这就是罗城城墙



罗城城墙


由黄土夯筑

再用砖包砌

以抵御风沙侵蚀

 

城墙长近240米

基厚7.5米

上阔约5米

 



城顶有砖砌垛口133个

垛口之间有一个瞭望孔

并设灯槽

灯槽下有一斜坡式射击孔


两军交战时

城墙上可配置火炮火枪等

集中整个关城的重火力



垛口与火器


今天

我们在嘉峪关关城

仍然能看到明永乐七年

所铸造的铜炮

 

罗城内侧南端有砖铺马道

通往城头



马道


南北两端有箭楼

楼高 5.6 米

西侧迎敌面开口

以备嘹望


上建有门楼

嘉峪关楼

高约17米

依旧采用三层重檐

歇山顶式结构



登上嘉峪关楼

向东回望

看大地丰盈、人世繁华

向西远眺

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嘉峪关之东西,不仅是古代中原与西方的分界线,也是绿洲与戈壁的分界、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



据记载

修筑嘉峪关城墙用的黄土

需要进行加工处理

让烈日烤晒

或进行炒制

让黄土内的草籽失去活性

 

用这样的黄土夯筑城墙

就不用担心

有草籽发芽

而导致墙体开裂的问题



已长满野草的大同长城


其次

城墙修筑结束后

还要进行严格的验收

 

在距城墙一定距离内

用箭射墙

若箭头射不进墙

则证明城墙坚固合格

反之则不合格

需返工重建

 


射箭动图


严格的工程管理制度

加上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

嘉峪关

以其绝对的防御力

数次抵挡吐鲁番汗国的进攻

 

为大明王朝

守和平、扬国威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清朝统一西域

其西北边界扩至伊犁一带

 

嘉峪关不再是王朝边境

军事重地

城门下的检查制度

却一直实行



在当时

行人通过嘉峪关

需要获得凭证

叫做「关照」


功能类似今天的护照

我们现在说的「关照」一词

就源自于这种通关的凭证 



关照


不论官员、平民

出入嘉峪关

皆需接受盘查

验公文、上缴通关费

方可放行

 

光绪七年(1881年)

《中俄伊犁条约》签订

嘉峪关成为中俄通商口岸后

城内驻扎游击巡检、设税厂

空车过都需收取四百文



《中俄伊犁条约》


嘉峪关成了来往商人眼中

搜刮钱财的鬼门关

 

但是嘉峪关向西

通往西亚、欧洲

中国的茶叶

在那里广受欢迎

 

高额的利润

吸引东西方的商人

驱赶驼群载着茶砖

往来不绝



然而

出了嘉峪关

漫长危险的旅途

才是真正的鬼门关

 

关外茫茫戈壁

一旦遇到沙尘暴

或是在沙漠迷路

都会面临生命危险



关外戈壁滩


嘉峪关外

多少白骨没于黄沙之下

人们口口相传:

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

前看戈壁滩,后看鬼门关




清末朝廷国力衰退

列强频繁入侵

新疆亦不太平

 

先有中亚阿古柏势力

入侵新疆、奴役百姓

后有沙皇俄国

出兵占领伊犁



 新疆的沦陷

让嘉峪关

再一次成为边塞前沿

 

英、法、日、俄等国

在东部海岸

也是蠢蠢欲动

国家腹背受敌

国库空虚



日出时的嘉峪关


朝廷内部李鸿章等人

主张放弃新疆

集中财力发展北洋水师

64岁的左宗棠

力排众议

请兵西征收复新疆



左宗棠


1876年

左宗棠为保证兵员

及物资运输畅通

下令重修嘉峪关

同时修建陕甘大马路

在路旁遍栽杨柳


如今

外城东门的一棵百年古木

依然被人们称为「左公杨」



左公杨


那年

嘉峪关见证这位老将军

命人抬棺随军

跃然上马

决然出征


又看他

平南疆北疆

从杨柳夹道

凯旋归来



嘉峪关西侧

近六分之一的国土

终于再次署名中国 



600多年间

嘉峪关

战时为防

平时为关

饱经风霜

 

直至今日

它依然像一位孤傲的战士

看身后曾守护的沧海桑田

已化为现代都市之琼楼玉宇 



往昔苍凉可叹

今日繁华可爱

再登城

只见山河

无关东西


下期课题由你来定!

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宝贵意见!

&

HND DESIGN 读者群已创建

欢迎扫码进群



此二维码有效期至11月5日

想入群的朋友

可添加小编微信

(18627506176)



出品人:胡鹏飞

监制:苏 蔚

编辑:符 峰

制图:陈 璇

剪辑:谢宇尧

模型动画:李文伟

校对:肖 鹏、吴宝善


参考文献:

[1]刘碧峤. 明长城肃州路嘉峪关防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2.

[2]僧海霞.从“关限”至“废垒”:明至民国嘉峪关的意象变迁[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24(01):106-115+181.

[3]岳丕航, 淡墨松风. 丝路要冲——嘉峪关[M].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4]国风. 丝路春秋[M].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3.

[5]龚雪泉. 嘉峪关市志[M].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0.



— END —


运营中心
OPERATION CENTER

TEL: +86 18163678892
E-MAIL:  704388365@qq.com

人力资源
HUMAN RESOURCES

TEL: +86 15773137942
E-MAIL: 1546905447@qq.com

 请为喜欢的文章点上“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HND DESIG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